周记 | 2025年第9周(02-24~03-02)的见闻、体验与思考
焦虑状态
1.这两周因为焦虑而高强度玩游戏,结果因为荒废时间而更焦虑了(人一旦染上《饥荒》,这辈子就完了.jpg)。

2.本周心情be like:

如果没有人读博客,为什么要写呢?(文摘)
原文:Why Blog If Nobody Reads It? | Andy’s Blog 🪜🧱
以下内容引用自:科技爱好者周刊(第 339 期)-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(文摘部分)
让我们坦率一点吧,你写了一篇博客,根本就没有人读。
至少,没有你想要的那么多读者。你把自己的想法倾注在文章,精心构思每个句子,选择合适的图片—-然后什么反响也没有,没有点赞,没有分享,没有互动。
那么写博客的意义何在?
首先,关于写博客,有两个误解。一个是只要我写出了好文章,读者自然就会来。不,他们不会来,网上有几十亿篇博客,好像浩浩荡荡的飓风一样,你的博客只是风里的一片叶子,谁会注意呢。
另一个误解是如果没有人阅读,写作就是浪费时间。
博客有自己隐藏的价值。你写博客不是为了别人的掌声,而是因为你自己的需要。
博客使人头脑清晰。它帮你理清思绪,锐化视角。当你写作时,你会思考得更好。当你思考得更好时,你会做出更好的成果。
博客的目标读者,其实不是互联网人群,而是未来的你,你的文章会让你看到自己思想的演变。
此外,未来也许有一天,某个真正需要你文章的人,会找到它。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比一篇病毒式传播的文章,影响力更持久。
写博客有点像街头摄影。你手拿相机,漫步在城市中。你看到一个场景—-一个充满光、影、人性的瞬间,就拍下了它。
没人关心你拍到了什么。但这不是你摄影的原因,你摄影是因为你看到了一些东西。
写博客也一样。你写博客是因为你在思考,因为你在观察,因为你希望把它放在某个地方。 如果有人读了,那就更好了。如果没有,工作还是完成了。
这才是真正的重点。
文字的质感:标题篇(2)
日常读文章,我常常被一些标题吸引,即使内容不在我的兴趣范围内,也会忍不住点进去一探究竟。我讨厌咋咋呼呼的标题党,但对一些或举重若轻,或深藏若虚的内容情有独钟。
收集了一些文章,未必都读了,但依然值得推荐,作为写作审美教育的素材来学习学习。以下为第二期。
国际:
- 乌克兰打了三年,还是被端上了餐桌 :战争日常化、荒诞化隐喻
- 隐秘的东南亚边境,为何总是罪恶丛生? :地域黑箱想象
- 人工智能时代,战争形态是否会彻底改变?俄乌战场给了个答案 :技术恐慌嫁接
科技:
- DeepSeek是时代变奏的序曲,95%的人只能顺应趋势 :数字胁迫
-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么? :未来设问+好奇心缺口
- AI中医,为啥不靠谱? :祛魅攻击+ 社会认同
- 雷军带来一个“疯狂星期四” :商业娱乐化
社会/生活:
- 没有PPT,一些中层不会干活了 :职场无能具象化
- 在云南吃一次苦,天灵盖都要被掀开 :感官暴力
- 80后死亡率高是假,心理困境大是真 :认知纠偏 + 代际认同
- 最近的年轻人,流行去大理避世备考 :群体归属+ 逃离幻想
- 马斯克为什么在美国塌房了? :重构商业领袖认知++ 八卦心理
- 71岁的董明珠正在杀死格力 :重构商业领袖认知
- 深圳没有掉队 :反向确认焦虑+ 地域认同
- 消失的8000万张银行卡 :数据惊悚
- 我在新时代当“老奴地陪” :好奇心缺口
- 换个手机号,能有多麻烦? :日常痛点放大+ 自我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