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出走的决心》影评
关于一个女人的出走,现代版娜拉,改编自现实故事。我三四年前注意到这个新闻,没想到这么快就拍出来电影。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好,这是一部以家庭内部视角讲女性困境的电影。
- 18岁时憧憬大学,家人不同意,她妥协了,因为她没有别的办法。
- 25岁时憧憬爱情,为了脱离家庭的桎梏,甚至在大年夜也要搬到厂房去住。
- 30岁下岗没工作,依附老公家没有自主权,她宁愿晚上去扫大街,用自己赚的钱烫发买花。
- 35岁吵架想要离婚,带孩子回娘家诉苦,又被质问你离开他住哪?
- 45岁时憧憬远游,一次又一次被家庭绊住,终于在55岁的时候决定离开…
李红的一生就是不断想出走又停留的故事,你可以看到她为什么想出走,又为什么最后停留。
这不是一个《神奇女侠》式超能大女主的故事,也不是都市白领剧里励志大女主的故事,但这也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——扒开一个最传统最典型的中式家庭内部,讲述了一个中老年女性的困境,和她最后的出走。
这到底是个什么事理
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,多次出现的乒乓球和拖地场景有所指代,包括杀鱼和亲戚敬酒的场景非常典型。
逼仄的老破小里,看到的永远是李红在厨房忙活,孙大勇在餐桌旁闲坐着。
乒乓球和拖地展示家庭劳动的分工,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。
杀鱼和亲戚敬酒这两段展现的是家庭里的权力关系——他不关心你想不想或者愿不愿意,他只想要你臣服。
孙大勇的口头禅,“你就是不明事理”。
这是一句打压和规训,说的这么理直气壮,他的事理,他的言行,指向了最传统的父权制家庭观——作为女性,你得任劳任怨地承担家务,你得无微不至地体贴丈夫,你得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,你得顺从,你得服从。
还有没有别的活法
出走的决心,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红说:“我想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活法”。
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,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厌倦了,不满和失望已经积压到头了。
出走并不是必然的,她的出走是许许多多挫败和失望累积的结果。很多老一辈是苦难的载体,没有那么多的主动性。
对于剧里的李红来说,或许同学朋友就是没有家人重要,远方也不是解救的良药,如果没遇到那辆自驾游的车,她可能就还困在原地。只有挫败和失望累积到头了,才会逃离。
情绪的累积,偶然因素的叠加,如果真的有什么必然性的话,现实里“五十岁阿姨自驾游”也不会成为争相报道的新闻。
到现在还有许多女性困在同样的家庭里,出走甚至不是她们规划的选项。
她们还生活在同样的活法里。
娜拉走后怎样
出走的女性,最容易想到的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话剧《玩偶之家》里的娜拉。这部话剧在娜拉的离开后戛然而止。
一百年前,鲁迅在 《娜拉走后怎样》 中预测了出走女性的结局 :不是堕落,就是回来。
一百年后,一个现代女性的出走,给这个故事续写了第三种结局。
现在看 “五十岁阿姨自驾游” 主人公苏敏的采访,1/3的篇幅回顾前半生,2/3的篇幅讲述自驾游后获得的自由。可以看到的是,她真正在出走中寻回了人生的意义,在自驾游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。
鲁迅对女性出走的悲观,指出了女性生存状况最要紧的问题。娜拉堕落去了妓院,或者迫于生计而回来,都是因为一个事情——钱,旧时代女性经济问题。
苏敏在现代社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,用自己的出走来创造经济价值。
苏敏做了自媒体,直播自己的出走,让我们在乱花迷人眼的互联网万花筒里看到了最真实的人。
同样出走的故事,我联想到诗人余秀华,因诗歌才华爆火,又因爆火后离婚陷入舆论风波。
纪录片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,对准这个爆火后离婚的女性,还她本不需要证明的“清白”——包办婚姻,家暴,忍受了大半生的困苦和孤独, 余秀华在收到第一笔版税后,决心离婚。
余秀华说,“离婚是我一辈子做的最幸福的事。”
离开包办婚姻, 余秀华的“出走”,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支撑。
娜拉走后怎样, 鲁迅在一百年前的担忧,或许离开,摆脱旧的“事理”,寻找生活别的活法,重要的是勇气,更重要的是经济独立。
最后以余秀华的诗作结。
《石磨》
横店的石磨上,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
谁蒙住了我的眼睛
磨眼里喂进三月,桃花,一页风流
磨眼里喂稗草,苍耳,水花生
——假如风能养活我,谁就不小心犯了错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,横店是静止的下磨
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,我的罪,我的梦和绝望
磨眼里喂世人的冷,一个人的硬
磨眼里喂进散,大雾,雪
——风不仅仅养活了我,谁一错再错谁扯下我的眼罩,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
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
没有人喂的磨眼掉进石头,压着桃花
掉进世俗,压住悲哀
——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